2021年重点工作:
2021年,经济发展主要目标是: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.5%以上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%,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%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%,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%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10%以上;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%左右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.5%以下。
为实现上述目标,必须用好辩证思维,坚持“两点论”与“重点论”相统一,统筹做好六个“两手抓”。
(一)一手抓项目、一手优环境,打造转型发展主引擎
项目是硬支撑,环境是软实力。既要“引凤凰”,更要“栽梧桐”。
一要全力以赴招项目。围绕纸业、电子、物流和农产品深加工四大主攻产业,绘制招商地图,发挥网上招商平台和招商引资代表处作用,开展精准招商、产业链招商、以商招商。重点引进京东物流、好想你、蓝飘日化、齐鲁源泉、闽商科技、臻鼎智能等一批大项目、好项目。全年力争完成项目签约额150亿元,开工项目投资额60亿元,当年签约当年开工率达到60%以上。各乡镇、各部门都要有招商任务,要在全县真正形成“人人都是招商干部、人人都有招商责任、人人都是招商形象”的格局。
二要全力以赴推项目。成立重点项目协调推进中心,从相关单位抽调精兵强将,在坚持“五个一”项目机制的基础上,进一步创新项目推进办法,加快三科农商城、国家果业公园、阳煤丰喜聚甲醛、广州乐禾等项目建设。推进一洲印染、豪钢锻造、华恩实业等项目竣工投产。抓好临猗县农产品物流园道路及连接线工程、全民健身中心等项目建设。
三要全力以赴优环境。在去年优化营商环境五项举措的基础上,再出台五项硬核举措,推动我县营商环境稳居全市第一方阵。特别是针对重点项目信息不通、协调不畅,实行项目长负责制;针对中介机构多、收费弹性大,开展规范涉企中介行动;针对企业公共服务多头跑、审批时限长,推行“四供”并联审批制度。在此基础上,要不折不扣完成好省市安排的优化营商环境各项任务,审批环节、时限、材料再压缩30%以上,重点项目审批时限不超过20个工作日,新设企业“一天办结”,再推出100项“一件事一次办”集成服务,涉企事项“全程网办”率达90%以上。
(二)一手抓龙头、一手破瓶颈,打造工业崛起主阵地
工业是县域经济的动力,瓶颈是发展的阻碍。我们既要“加油门”,又要“松刹车”。“加油门”就是要抓好龙头,“松刹车”就是要打破瓶颈。
在抓龙头上,按照县委提出的“打造209国道新兴产业带”战略部署,要重点抓好“一区两园”建设,“一区”是经济开发区,“两园”是纸业产业园和电子产业园。这是引领全县经济高速度增长的龙头。今年,要围绕“一区两园”,重点开展三大百亿级产业行动。一是经开区破百亿。积极争取上级债券资金,加快园区污水处理厂和道路建设,实施工业用水工程和集中供热管网工程,补齐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功能短板。要加强土地储备,打造 1000 亩标准化土地。今年,经开区要新开工投产项目12个,新增产值10亿元,确保1—2年内总产值突破100亿。二是纸业园达百亿。依托力达纸业,通过延链、补链,使生活用纸产业链条更趋完善,打造100亿级的纸业产业集群。今年,要重点扶持力达纸业新建4条生活用纸生产线,引进阳阳纸业、植护科技、蓝飘日化等下游企业,形成年产10万吨终端生活用纸生产规模,确保产值当年达到15亿元。三是电子园引百亿。加强与闽商智能科技公司对接,打造100亿级的智能电子产业集群。今年,要新建标准化生产厂房10万平方米,引进深圳三丰科技、天和智能、万泰照明等电子产品生产企业,确保10月份一批企业顺利投产。通过以上三个百亿行动,确保“十四五”期间,全县工业总产值实现翻番。
在破瓶颈上,要重点解决三个长期制约临猗发展的突出问题。一是打破担保链瓶颈。坚持“打击为主,化解为辅”的工作思路,继续创新工作举措,设立化解基金,列支奖励资金,加快化解步伐,力争3月份前3—5家企业脱困,全年三分之一以上企业脱困。二是打破土地供给瓶颈。拓展“承诺制+标准地”改革,围绕“土地供需紧张、手续审批缓慢、土地利用率低下”三大问题,实施“内挖、上争、集约”三大举措,实现“供地无障碍、存量无死地、报地无延误、用地无浪费”四大目标,切实解决项目用地难题。三是打破投资融资瓶颈。发挥城投公司、担保公司、经开区和示范区开发公司作用,创新融资平台,拓展市场化融资渠道,破解县域经济财力不足的问题。
在此基础上,我们还要持续抓好传统产业升级、新兴产业培育、未来产业谋划和市场主体培育。新孵化小微企业260家,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5家,新培育“专精特新”企业2户。
(三)一手抓示范、一手强基础,构筑乡村振兴主框架
农业上,没有示范做不强、没有基础做不大。为此,我们要一手抓示范,一手强基础。
在抓示范上,突出抓好示范区、示范园、示范点“三个示范”。一是示范区。以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为核心,打好项目谋划、招商、落地组合拳,全年要签约项目20个,落地项目10个,其中食品深加工项目3家。加快推进果业公园一期建设,完成园区主干道路、康养小镇一期和综合博览区A区建设。抓好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打造,支持百盛博源、康顺达新上脱水果蔬项目,引进大象农牧集团畜禽屠宰冷链加工项目,推进农副产品由初加工向深加工延伸。二是示范园。加快新技术推广步伐,打造10个百亩连片“三新”示范园。积极申报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。加快制繁种能力提升,扶持一批“引种、研发、生产、销售”综合型种业企业,建设国家级育种重点实验室,全年培育优质种苗5000万株。三是示范点。以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为重点,新增省级龙头企业3家,市级龙头企业3家。规范发展标准化农民合作社200个,培育省级示范社3个、市级示范社4个、县级示范社14个。培育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1000人。
在强基础上,要夯实“三个基础”。一是夯实粮食安全基础。稳定粮食种植面积,在孙吉、角杯、东张3个乡镇打造黄河流域粮食优质高效示范基地。发展小麦、玉米托管6万亩。今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要达到36万亩,粮食总产达到1.3亿公斤。在稳面积的基础上,每年增加10%,确保“十四五”末全县粮食种植总面积达到50万亩。积极对接全市F型杂交小麦繁育基地落户我县。实施投资2500万元的智能化标准原粮储备库项目,力争储备能力达到4000万斤。二是夯实农业生产基础。加快9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。引进推广果园新型机械1000台,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50%,全县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78.8%。投资500万元,在耽子、临晋等乡镇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18.5平方公里,年内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任务。三是夯实农产品质量基础。新建8家企业快检室,实现全县乡镇快检室全覆盖。继续推进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建设,完成“两品一标”认证5家,全县绿色认证面积达到10万亩,争创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。
在此基础上,还要抓好以下重点工作:持续办好第十届临猗果品文化节、第三届鲜枣文化节,加大品牌推广力度,提升“临猗苹果”区域公用品牌价值,力争达到60亿元。以丰淋牧业等重点养殖项目为依托,支持养殖业规模化发展。庙上乡要创建全国产业强镇。
(四)一手抓建设、一手强管理,扮靓美丽临猗主窗口
城乡面貌的持续改善,既需要高水准的建设,更离不开精细化的管理。虽然我们是“小财政”,做不到“大建设”,但是要量力而行、尽力而为,每年打造一条精品街区,每年改造50公里乡村道路,每年打通一条断头路,每年建设一批美丽乡村,力争3—5年城市大变样,乡村大提升。今年,要抓好四个重点。
一是城市更新行动。要全力推进总投资1.5亿元的丰喜大道提质改造工程,这是城市建设的头等工程,建设人行天桥及公交站台、星级厕所、渠化岛,提升街道亮化、绿化水平。住建部门要加快前期手续办理,确保5月份开工,11月份主路面建成通车。同时,继续推进合欢街西延工程,打通峨嵋大道西延,畅通县城微循环。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35万平米,加装电梯20部。启动共享电动车投放项目,提升市民出行便捷度。在县城区及临晋、孙吉两个乡镇建设充电站4个,充电桩429个。新增供热一次管网10公里,新建及更新改造换热站7座,增加供热面积50万平方米,基本实现县城建成区集中供热全覆盖。
二是乡村建设行动。打造1个市级美丽乡村和10个县级美丽乡村。开展无害化改厕6600座;启动5个重点村污水管网及处理设施建设。采取“企业主导、政府支持、市场运作”的模式,打造庙上冬枣特色小镇、北景养殖特色小镇、北辛农文旅特色小镇。今年要完成一个市级特色小镇建设任务。
三是交通提升行动。加快推进209国道和342国道改造提升、临猗黄河大桥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,打通我县连接中心城区和省内外主通道。启动沿黄旅游路(傅作义故居——吴王古渡段)10公里建设。每年列支1000万元,通过“上级补助+县级支持+乡镇自筹”的模式,实施乡村道路提升改造50公里,“十四五”期间,要实现县道、村道及部分破损乡道全覆盖。
四是管理提质行动。要用好专业平台,构建城乡管理长效机制。依托智慧城管平台,开展垃圾分类、绿化亮化等城市精细化管理九大行动,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。建设智慧交通平台,提升交通管理水平。持续引深城市人居环境整治和“两下两进两拆”专项整治。依托农村人居环境智慧管理平台,实现全县农村人居整治工作统建共享、互联互通。
(五)一手抓改革、一手促开放,激活内外循环主动力
改革创新是动能,对外开放是大势。我们既要苦练内功抓改革,又要善用外力促开放。
实施关键领域改革。在抓好省市安排的各项改革任务基础上,要重点抓好五项改革。一是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,落实好碳达峰、碳中和山西行动,倒逼产业结构、能源结构加快转型升级。二是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,提升改革综合成效,全面完成改革任务。三是深化开发区“三化三制”改革,在示范区实施领导班子任期制、全员岗位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,加快建设市场化、专业化、国际化的管理团队。四是深化乡镇财政体制改革,继续在全省保持前列,让乡镇发展更具活力。五是深化农业农村领域改革,纵深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,在全国试点的基础上,高标准推动产权交易中心规范运行,这项改革要走在全省前列,培育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1个,50万元以上的村3-5个,实现10万元以上的村全覆盖。以“五水综改”为牵引,重点抓好水权分配改革试点,开拓创新、不等不靠,年底前促使回龙等管理站彻底摆脱经营困境。开展农村“三块地”改革(农村土地征收、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、宅基地管理制度),释放产权改革红利,激活农村资源要素。农业农村要争创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。
提升对外开放能级。在政策优化上,招商引资中心和两个园区,要充分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经验,进一步修订、优化我县招商引资政策,提升政策精准度和吸引力。在市场拓展上,扩大线上线下两个市场,用好全国电商示范县金字招牌,打造全国一流的电商公共服务基地。新培训电商从业人员2万人,新孵化电商企业60家,力争线上果品销售额突破20亿元。培育5家年销售上亿元的企业,5家年销售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,创建省级电商强县,北景、北辛2个乡镇要创建电商强镇,打造10个以上电商示范村。持续开展消费季活动。大力支持中央大街申报山西省特色商业街。开展新一轮汽车下乡,出台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政策,支持家电绿色化智能化更新换代。在对外贸易上,要用好出口退税各项优惠政策,新培育果品自主出口企业1家,确保果品出口量稳定在10万吨以上。以创建纺织面料外贸转型示范基地为契机,争取政策扶持,支持鑫得利、一洲等企业扩大外贸业务,确保进出口总额稳定增长。
(六)一手抓改善、一手强保障,奏响美好生活主题曲
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。要一手抓普惠性、改善性民生,一手抓保障性、兜底性民生,不断提升临猗人民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!
在改善性民生上,要实现“四个提升”。一要提升社会保障水平。深入实施“人人持证、技能社会”全民技能提升工程,培训各类专业技能人才4500人。抓好重点群体就业,确保年内城镇新增就业4000人,劳动力转移4500人。继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,落实城乡居民补充养老保险制度,社会保险综合覆盖率达到97%以上。二要提升教育综合水平。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、智慧教育二期等重点项目,优化教育资源配置,在县城新建1所学校,继续招聘补充一批优秀年轻教师,优化教师年龄结构和学科结构。加大高中教育支持保障力度,全力办好“清北班”,力争高考升学率增长5%以上。三要提升医疗卫生水平。实质性推动县乡医疗机构一体化改革,扭住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这个关键,通过走出去、引进来,全面提升县乡医疗服务水平,力争完成市级下达的就诊率目标。全面推进村卫生室“六统一”建设,打造一批乡镇卫生院特色专科品牌。四要提升文化服务水平。临晋县衙国庆节前要建成开园,打造3A级旅游景区。加快傅作义故居展厅布展、博物馆和猗顿公园项目建设,实施吴王黄河风情、樊家营农耕文化、西陈翟晋南民俗文化等文化展馆建设。持续开展“春华秋实”美丽临猗乡村游系列活动,支持北辛左家庄、角杯吴王、孙吉薛公和安昌等村创建省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。组织开展“建党100周年”系列活动,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。
在保障性民生上,要坚守“四个底线”。一要坚守疫情防控底线。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,坚持精准管控,既要管得住、又要放得开。推进专业流调队伍建设,推行全员新冠疫苗接种,以最坚决、最果断、最严格、最有效的防控措施,全面筑牢织密疫情防控临猗防线。二要坚守生态环保底线。持续巩固污染防治成果,确保PM2.5平均浓度和重污染天数“双下降”,环保局要推动11家工业企业环境绩效等级由D级升到C级。加快涑水河人工湿地项目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,严格落实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,让蓝天、碧水、净土成为临猗最美丽的风景和资源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,做好全省林业现场会筹备工作。实施8.3公里小风线(孝子桥—永济段)绿化工程。持续开展农业环保工程,反光膜回收率达80%以上。按照省市安排,今年7月1日要全面禁止生产、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,各部门要做好工作方案。三要坚守安全生产底线。始终紧绷安全生产之弦,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,坚决杜绝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发生。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,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“三年行动”。今年,交警部门要专门制定出台电动车和三轮车规范管理办法。四要坚守社会稳定底线。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,健全扫黑除恶长效机制。加快乡村矛调中心建设,推进重复信访集中治理、积案化解等工作,确保社会大局稳定。
2021年2月20日